歡迎瀏覽CCLE教育后勤展覽會官方網站
CCLE第九屆中國教育后勤展覽會 倒計時:0 天
新京報快訊(記者 康佳)昨日(9月18日),貴州清鎮市四小、五小的多名學生在午飯后出現腹痛嘔吐的現象。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涉事企業負責貴州清鎮9000余名師生的用餐,家長表示一小、二小暫未發現此情況。
此前新京報報道,清鎮四小、五小多名學生家長表示用餐學生每月需交240元餐費,一頓午餐平均花費12元,有學生家長在學校發現午餐能聞到餿味。昨今日17:00,共有47名學生留院觀察,4人住院。
學校師生食物中毒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了。學校食堂由于存在用餐人數多、食物供應量大、食物制作場所大多設備簡陋以及食品從業人員衛生意識缺乏等因素,因此一旦發生食物中毒,其所造成的影響是相當嚴重的。目前在我國每年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學校食堂是最主要的食物中毒發生場所,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學校食堂食物中毒常見的中毒原因是以微生物性引起的食物中毒為主,其中又以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最為常見,其次為蠟樣芽胞桿菌。
那么如何預防學校食堂集體食物中毒,則需要學校從以下幾點做好準備工作。
①原材料采購。從信譽良好的供應商,采購來源可靠的原料來配制食物。要查看其生產日期、保質期,是否有廠名、廠址等標識。不能買過期食品和沒有廠名廠址的產品。否則,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無法追究。
②食材要徹底清潔。農產品大多都會使用一些化學肥料,尤其是蔬菜要清洗干凈;需加熱的食物要加熱徹底。如四季豆和豆漿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徹底加熱會引起中毒。
③食物貯存。將生肉和容易變壞的食物存放在攝氏4度以下。時刻保持“冷食物”常冷(攝氏4度或以下),“熱食物”常熱(攝氏63度或以上)。不應將易變壞的食物貯存過久。而對于剩菜剩飯更是不能摻在新的食物中。
④環境及用具衛生。處理生和熟的食物最好使用兩套不同的用具。切勿將剛被用做處理生食物的用具來處理熟食物,除非這些用具經徹底清洗及消毒。
⑤時刻保持地方整潔。把垃圾及食物渣滓放進不透水的垃圾桶內,并將桶蓋蓋上。廚房和儲藏區要防蟲、防鼠。
⑥工作人員個人衛生。工作時須穿上清潔的工作服,配置食物前后都要清洗干凈雙手,打噴嚏和咳嗽要避開食物,并應用紙巾遮蓋口鼻,事后要洗手,保持整個清洗到入鍋到餐桌上的過程都是衛生干凈的。
對于學校方面,不管食堂是不是獨立于學校的,學校對于食堂肯定是要起到監督的作用的,要對學生的健康負責,也是為學校負責。
翻看新聞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每個月都有關于哪個學校師生發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每一起校園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都讓人心痛,因為一旦發生牽扯的是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生命安全。而每一個校園中毒事件發生以后不管如何去處理造成這個事件的當事人還是學校,都已無法挽回孩子們的健康。無論是校方還是家長方,首要關心的應是預防這樣的事情不再發生。
如何有效預防食物中毒,從根源杜絕才是最重要的。當“大數據”應用于食品監管,讓食品溯源成為可能。
傳統監管模式存在滯后、時效性差、局限性大,缺乏實時監管手段,只能事后監管和追責,無法達到連續性監管的效果。推廣建設“互聯網+ 學生食堂安全”的綜合管理云平臺,最有價值的便是取證、溯源系統,因為食品在留存過程中容易發生變質,監督比較困難,也不容易溯源,而“云平臺”可以針對食材入庫、儲存、出庫、制作、用餐、消毒、食堂人員管理等環節進行全要素影像取證,實時備案、實時溯源,使學校和托幼機構食堂不間斷地處于實時監控狀態。
在信息統計方面,平臺可以對學生食堂運營基礎數據加以收集整理,自動生成各類統計報表和運營分析,從而減少食堂管理工作中大量重復工作,降低人工統計出錯的風險,出具科學的運營情況分析,協助監管部門高效監管食堂安全運營情況。再通過對大數據模型進行分析,提早預防問題、提示隱患、曝光錯誤,確保食堂安全防患未然。
2019中國教育后勤展覽會,
國內首個專注教育(校園)后勤裝備、管理及技術應用的專業展會。
為致力“美好校園生活”助力,呵護在校師生健康生活。
想要了解更多資訊
請咨詢:021-61158191-802
2019.4.19-21上海世博展覽館歡迎您!